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总经理王颖表示,该行对全球汽车行业的2025年展望自「中性」下调至「恶化」。美国政府宣布对汽车进口徵收关税可能导致全球车企产量削减和成本增加。惠誉已将2025年美国轻型汽车销量假设从今年年初的1,630万辆下调至1,520万辆,同时将欧洲的销量假设从1,300万辆下调至1,250万辆。
惠誉预计中国零售汽车市场在2025年实现低个位数百分比增长。由於中国对美国汽车市场的直接出口敞口很小,惠誉预计美国关税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直接影响有限。尽管中美贸易对峙局势升级对消费者信心构成压力,但在政府补贴延续及持续价格竞争的刺激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新车零售销量稳步增长5.9%。纯电动汽车销量较2024年第一季度的低迷水平反弹45%。受此拉动,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量按年劲增37%,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扩大,占总销量47%。
相关内容《大行》里昂:降价刺激疲弱销售 料比亚迪(01211.HK)、吉利(00175.HK)及零跑(09863.HK)处较有利位置
惠誉指,2025年中国汽车的出口前景或将进一步弱化。2021年至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市场连续三年取得高速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3至2024年连续两年超越日本,居全球榜首位置,反映出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但中国汽车出口量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俄罗斯对燃油车的需求暴跌令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乘用车出口量按年仅小幅增长6.1%。虽然美国加徵关税的直接影响预计有限,但中国汽车出口商可能需要应对其他地区市场需求冲击和保护主义加剧带来的风险。
惠誉指,内地车市「以价换量」竞争白热化。折扣力度加大、「一口价」政策以及车型增配降价均反映了竞争的进一步白热化程度。市场激烈竞争以及向较低端车型的结构性转变,或将导致平均售价下滑。豪华品牌与中国新能源车品牌的价格竞争持续白热化,零售折扣力度加大且新车配置不断升级;而主流合资品牌纷纷采用一口价策略抗衡新能源车制造商的直销模式。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主流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经销商库存均处於1.7个月以上的高位,显示去库存压力犹存。
惠誉指,内地车企为赢得智驾平权时代的激烈竞争需要经历一场平衡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的持续战。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和集成需要巨额投入,在消费信心疲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将进一步使车企的资金压力和盈利承压,尤其是中低端车型若搭载高阶智驾功能往往处於亏本销售状态。因此车企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产品和销售战略,扩大销量规模,实现供应链深度优化整合,在全产业链都不断追求降本增效和技术革新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ha/da)
相关内容《大行》花旗升东风集团股份(00489.HK)目标价至6.2元 评级「买入」
AASTOCKS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