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停擺期間間,財政部已從市場抽走逾 7,000 億美元現金,其緊縮效果「堪比多次升息」,導致關鍵融資指標達到危險水準。然而,一旦政府重開,財政部將釋放數千億美元流入市場,這場「金庫放水」被視為「隱形量化寬鬆」,將成為年底風險資產如比特幣、小型股大規模搶購的關鍵催化劑。
當前流動性緊張的核心原因,並非來自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而是財政部的財政行為。
TGA 餘額暴增吸乾市場: 在過去三個月內,財政部一般帳戶(TGA)餘額從約 3,000 億美元暴增至突破 1 兆美元,從市場中淨抽走了超過 7,000 億美元流動性。這種大規模「吸儲」行為,直接導致聯準會儲備金跌至 2021 年初以來最低。
融資成本反常飆升: 關鍵融資指標 SOFR(擔保隔夜融資利率)和回購利率持續異常飆高,遠超聯準會的超額準備金利率。這顯示儘管聯準會保持政策穩定,市場的實際融資成本卻在迅速攀升,印證了政府關門產生的緊縮效應。
危機訊號: 聯準會常設回購工具(SRF)使用量近期創下歷史新高,凸顯市場對短期資金的需求已達極度飢渴狀態。
分析認為,從效果上看,財政部已成為貨幣條件的實際決定者,其財政緊縮力度,已抵銷了聯準會的既定政策方向。
儘管短期壓力巨大,但市場普遍認為危機的根源也正是潛在轉機的關鍵。高盛與花旗等機構預計,政府停擺最有可能在未來兩週內結束。一旦政府重開,財政部將開始消耗其龐大的 TGA 現金餘額,預計將有數千億美元的流動性湧入金融體系。
這種 TGA 餘額的快速消耗,實質上等同於一場「隱形量化寬鬆」(Hidden QE)。它將在極短時間內注入大量資金,類似於 2021 年初財政部釋放流動性時推動股市大幅上漲的情景。
預計這波流動性釋放將引發對風險資產的大規模搶購,尤其是流動性敏感資產如比特幣、小型股,以及近期表現相對落後的非 AI 類資產,有望在年底出現彈射式反彈。
市場專家已呼籲聯準會考慮啟動購買公債等定期公開市場操作,以補充銀行儲備金,避免流動性緊張演變成類似 2019 年的回購危機。
儘管短期的流動性釋放有望提振年末市場表現,但分析師提醒,美國龐大的預算赤字將導致未來融資條件再次惡化。屆時,聯準會可能需要採取更為實質性的資產購買作業,才能長期穩定金融體系。
政府重開的時間點成為當前市場最關鍵的催化劑。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